
大众网记者 潘超 赵怡然 青岛报道
7月29日,青岛市首家镇街双拥展览馆启用暨红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举行。这座承载着深厚军民情谊的展馆,将成为大场镇弘扬双拥精神、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
凝聚众力,匠心打造双拥展馆
大场镇是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承载着厚重的双拥历史。从“胜水首捷”“决战凤凰庄”等经典战役,到“陈毅子弟兵团”“大场支前运粮队”的英勇事迹,军民一心、拥军支前的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犹如陈酿的美酒,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醇厚,历久弥新。
为进一步弘扬双拥精神,搭建起人民群众接受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坚实桥梁,在西海岸新区工委组织部、区人民武装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下,大场镇携手驻区部队,广泛查阅史料、深入挖掘史实、实地走访调研、反复征询专家和群众意见,共同打造了“大场镇双拥展览馆”。该展馆集党史国防教育、双拥成果展示、优良传统弘扬、英烈精神传承于一体,将成为大场镇双拥工作的亮丽新名片。
四大篇章,诉说双拥光辉历程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板块,奠定了展览馆的主题基调,彰显了双拥工作的核心内涵;“红色沃土鱼水情长”板块,再现军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热血岁月;“拥军小镇再续新篇”板块,展示了大场镇在新时代双拥工作中的创新举措与发展成果;“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板块,彰显军地携手、共创美好明天的坚定决心……
“通过今天参观双拥展馆,了解到了大场军民情系家国、共赴未来的拼搏事迹,我也是深受鼓舞、备受启发。”大场镇宣教文卫中心工作人员马立铭告诉记者。
据悉,大场镇双拥展览馆面积约300平方米,内部布局精巧,分为四个篇章,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娓娓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双拥故事。
其中,展馆内的村庄搬迁展区,记录着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面对村庄的搬迁任务,大场镇党委将党支部建在搬迁现场,党员先锋队勇挑重担,人民群众心系国防,最终实现整体搬迁。大营村原党支部书记赵均远,曾带领大场运粮队为孟良崮战役支前保障。他那句“为了部队建设,不给补偿俺也搬”,道出了广大村民群众的共同心声。这段党群同心支持国防事业的故事,成为大场镇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
展品丰富,见证峥嵘革命岁月
展馆内展品丰富多样,每件都承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各类军功章、纪念章,是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荣誉象征;革命英烈生前使用过的物品仿佛留存着他们的体温与气息;拥军支前的奖状、报刊、老物件及“光荣人家”牌匾,生动展现了军民团结一心的热烈场景。此外,野战食品、飞机模型、训练器材等展品,从不同角度展现出军队建设与发展的历程。
这些展品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双拥共建工作的真实历程,诠释了大场镇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深情。大场村已故老复员军人宋金召的儿子宋洪强,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1954年中央慰问团慰问解放军纪念章后,毫不犹豫地将其捐赠给展览馆。他希望通过这件展品,让更多人铭记像父亲一样的革命前辈,传承他们的奉献精神,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大场镇将以双拥展览馆建成启用和红色教育基地揭牌为契机,持续深化‘红色教育+拥军支前+军地融合’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不断探索双拥工作新路径,丰富双拥创建新的增长点,全力打造双拥工作品牌,凝聚军地各方力量,让双拥精神在大场这片红色土地上永远赓续传承,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大场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郭克鹏表示。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