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2年炒股配资网站有,中国建筑界泰斗梁思成在妻子林徽因去世仅数年后,便迎娶了比他年轻27岁的林洙。这段跨越巨大年龄差距的婚姻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消息传出后,社会各界一片哗然。许多人都难以理解梁思成的选择,毕竟林徽因作为一代才女,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新夫人不仅年纪轻轻,还是梁思成已故好友程应铨的前妻。一时间,各种猜测和议论甚嚣尘上,不少人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认为这段婚姻有失体统。
林洙承受了最大的舆论压力。一些自诩为林徽因粉丝的人甚至直接找上门来,毫不客气地质问她:你了解梁先生的建筑理念吗?你配得上他的学术造诣吗?著名作家沈从文,这位与梁思成交往多年的老友,更是毫不掩饰地评价道:这门亲事要不得,她图的就是钱财。
展开剩余80%这段婚姻为何会招致如此多的非议?这要从两人的相识说起。1959年,北京十大建筑刚刚落成,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资料员的林洙对这些建筑充满向往。为了能近距离参观这些建筑杰作,她辗转找到梁思成帮忙。一向乐于助人的梁思成爽快地给相关负责人写了推荐信,使林洙如愿以偿。这次看似平常的交往,却成为两人缘分的开端。
此后,林洙以整理资料为由,频繁出入梁家。她不仅帮忙整理梁思成的学术资料和往来信件,还主动承担起照顾梁思成日常起居的工作。在朝夕相处中,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梁思成喜欢与林洙分享文学心得,常常拿出林徽因的诗作与她品评。而林洙总是安静聆听,时而发表自己的见解,两人相谈甚欢。
然而,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面临着重重阻力。林洙此前与建筑学者程应铨的婚姻,在1956年因政治风波而终结。离婚后,她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既要面对生活的重担,又要承受社会对离异女性的偏见。与梁思成的结合,对她而言既是情感寄托,也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婚讯传出时,质疑声铺天盖地。有人当面质问林洙的建筑学造诣,有人暗讽她攀附权贵。最令她难堪的是沈从文那句她就是爱钱的评价,这句话像一把利剑,深深刺痛了她的自尊。但面对这些非议,林洙选择了沉默。
婚礼简单得近乎寒酸。没有盛大的仪式,只是拜访了梁思成的母亲和姐姐,再与几位好友吃了顿便饭。婚后不久,林洙做了一件极具争议的事——她取下了梁家墙上林徽因的肖像。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她冲回家给了继母一记耳光。令人意外的是,梁思成对此竟未加阻拦,只是冷眼旁观。
婚后的生活远不如林洙想象的那般。梁思成对她的两个孩子态度冷淡,甚至对她本人的关心也日渐减少。一次,林洙的儿子林哲口渴难耐,误用了梁思成的茶杯喝水,竟引发梁思成勃然大怒,摔门而去整整二十天不归。这件事让林洙深刻意识到,自己永远无法取代林徽因在丈夫心中的位置。
在婚姻中,林洙渐渐感到孤立无援。她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的起居,整理他的学术资料,操持家务,却始终得不到丈夫的真心相待,也换不来外界的认可。1966年,当梁思成被打成右派时,林洙没有像当年离开程应铨那样选择离开,而是咬牙坚持,用微薄的收入支撑起整个家庭。在梁思成重病期间,她更是悉心照料,但内心的苦楚却无人倾诉。
1972年梁思成去世时,留给44岁林洙的只有4000元存款。临终前,梁思成对老友陈占祥说:这些年,多亏了林洙。这句看似感激的话,却道尽了林洙这些年的艰辛。
丧夫后,林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整理梁思成遗著的工作中,先后编辑出版了多部与梁思成相关的著作。她试图通过这些学术贡献来改变人们对她的看法。然而失去了梁思成的庇护,她在清华园里的处境更加艰难,处处遭遇冷眼。
为了宣泄内心的委屈,晚年的林洙开始著书立说,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甚至不惜贬低林徽因来抬高自己。但这些举动不仅没能为她赢得尊重,反而让她的形象更加负面。最令人诟病的是,在梁思成去世三十年后,她将梁思成与林徽因的遗物悉数拍卖,获得巨额收益,这似乎印证了当年沈从文爱钱的评价。
晚年的林洙似乎已看淡了这些是非。她偶尔会独自在清华园中漫步,幻想着能与梁思成再度同行。她说:哪怕只有一分钟也好。这句话中蕴含的真情实感,外人已无从判断。也许在这段充满争议的婚姻中,林洙确实付出过真心,也承受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但无论如何,她的故事已成为历史长河中一个耐人寻味的谜题。
发布于: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