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在我军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场起义中,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人广为人知股票配资app下载排行,但鲜为人知的是,还有一位资历深厚却行事低调的重要人物参与其中——林伯渠同志。
林伯渠1886年出生于湖南临澧,与朱德同岁,比毛泽东年长七岁。这位革命元老自幼聪颖过人,18岁时便以优异成绩考取清政府公费留学资格,东渡日本求学。正是这次留学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05年,他亲历了孙中山先生创立同盟会的历史性时刻,由此成为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之一。在革命实践中,林伯渠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智慧和组织才能,很快成长为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其堂兄林修梅在其影响下也投身革命,孙中山曾盛赞林氏兄弟,一文一武,必成大器。
展开剩余66%在追随孙中山的过程中,林伯渠结识了李大钊。通过李大钊的系统介绍,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最终在1921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五十余名党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加入共产党后,林伯渠在国民党内仍深受器重。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他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并受孙中山亲自指定担任农民部部长。1925年孙中山逝世时,林伯渠更被选为八位扶柩人之一,足见其在国民党内的特殊地位。
北伐战争期间,林伯渠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代表,已是正军级干部。但面对蒋介石的反革命行径,他毅然选择回归共产党组织。南昌起义时,他担任起义军财经委员会主席,为起义提供重要后勤保障。起义失败后,党组织安排他赴苏联学习,归国后进入中央苏区工作。在苏区和延安时期,他与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并称苏区五老和延安五老。
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张国焘任副主席),林伯渠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在极端困难的抗战时期,他领导边区军民推行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将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全国模范抗日根据地。1945年党的七大上,他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这年3月28日,党中央破例为这位革命元老举办六十寿辰庆典,毛泽东在《解放日报》撰文称赞:自辛亥以来,你总是站在革命的最前线。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已64岁高龄的林伯渠被推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在开国大典上,他作为首位致辞的领导人,用洪亮的声音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这位历经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家,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发布于: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